从企业整体管理的角度谈航运安全建设研究
国际贸易中海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加强航运安全是每个航运企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航运企业围绕航运安全在管理方法和制度建设上都在不断进步。本文从企业整体管理的角度,分五个方面对航运安全工作加以阐述。
一、升华职业理念,拓宽管理思维
航运业的发展历史悠久,在行业环境、行业特征、行业文化上具有鲜明的特点。为了实现货物的顺利运输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而安全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讲,如何让人们真正对安全问题重视起来是关键。 国际海事组织认为船舶交通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因素,所以航运企业要加强对船员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培训使船员接受系统的安全教育。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讲,国际上对航运业已经制定出了完备的法律公约和从业标准,从中不难发现,航运业从业者需要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除了培养船员的安全意识,还需要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在加强对现有船员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吸收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航运事业当中来。互联网技术催生的大数据让航运管理得到巨大发展。 在航运企业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也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 当前航运企业实施SMS 将近20 年,这个概念最大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还向航运企业提供了科学的思维逻辑和管理方式,可以为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提供帮助,所以建立立体化的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是航运企业科学管理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
二、围绕安全要素,构建管理平台
从航运企业的机构设置情况来看,普遍都采用科层制的模式,也就是按照职能布局管理机构,这种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严谨性很强,可以从上级到下级逐层传导,分工十分明确。不过其弊端在于需要相关领导在职能部门之间发挥协调作用,这种垂直的管理模式效率较低,不利于管理的集合性和一致性,并且也不利于对综合性人才进行扁平化管理。
从企业的安全管理角度出发,安全管理包括人、设备、环境、操作等相关要素,安全管理需要各种要素的有效衔接,安全管理机构根据各种安全要素在企业内部搭建安全管理平台。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整体管理,从主管领导层开始就不会产生大量的分工和跨职能协调,由平台整体进行管理、承担责任,与此同时管理效率也可以得到保证。在平台内部进行全要素管理,可以保证管理的快速敏捷,专业人员可以横向拓宽职能范围,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全要素管理平台,航运企业也可以对外进行沟通协作,与内部的经营管理实现一致性。此外,船舶现场管理和岸基管理的有效结合是航运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通过全要素管理平台,管理团队可以全面参与到航运企业的安全经营与管理中,从而更加高效地解决船舶现场与岸基的沟通协调问题。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职能部门为创造价值的根本单元,通过明确的分工和协作创造自身价值,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协调问题,分工程度越强,问题会越明显。 所以,需要构建出系统化、集成化的运行秩序,也就是打造出流程化的组织结构, 借助团队或者平台具有的集成性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边界部门问题,随着团队覆盖程度的加强,其内部协调性也会得以更加充分的体现。
三、弱化领导角色,打造管理机制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领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具有决定性影响。 不过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如果企业的领导始终大包大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打造合适的管理机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需要思考的问题。管理机制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在构建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制度需要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同时要凸显出企业自身的文化特点;其二,各规章制度之间需要具有连接性,将企业的全部管理内容组建为制度背景;其三,制度要具有从上到下的贯通性;其四,制度要经得住检验,要保证具有可行性。 制度或者机制的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战略定位、价值取向等存在密切关系,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制度不断加以完善,在机制的打造过程中不断融入创新元素,从而逐渐释放企业领导的管理压力,弱化其角色职能。
四、聚焦角色能力,提升管理水平
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来说,职位管理是组织管理制度的基础,职位强调的是人员和结构的稳定性,要求人员与岗位匹配, 使得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可以像机器一样有序运行。然而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员工与岗位存在很多不匹配的情况, 所以需要从稳定性的管理模式向灵活性的管理模式转变,明确不同人员在企业中的角色,把责任权利建立在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采用动态化的管理模式,这是保证组织具有灵活性的根本。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要想实现管理的成功转型,就需要弱化职位管理体系,引入决策管理模式,具体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