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认为:社会责任投资应

中国银保报[实习记者徐玉鹏]

近年来,发达国家社会责任投资规模快速增长,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经过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也在寻求更加协调、更加绿色、更加共享的发展新模式。

7月16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举办“新发展可持续——2021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IFCII”并发布研究报告《社会责任投资的实践与实践》 《展望——从边缘到主流》(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如果我国碳排放在2030年达到100亿吨的峰值,将有距2060年碳中和目标仅剩30年;为实现这一目标,预计今后每年需投入3.75万亿元至7.5万亿元。振兴,预计近5年至少要投入7万亿元,这些领域都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和资金的参与,推动业务发展从产业转型升级。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创造共享价值为目标。

推动社会责任投资有政策空间

社会责任投资的理念强调追求财务回报,同时兼顾社会和社会责任。投资的环境效益。深刻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报告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对社会负责的投资促进绿色发展,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今世后代的利益协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就是将个人利益与社会普遍福祉结合起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科教文卫均衡协调。

但是,从目前生态系统的发展来看,报告认为,目前我国社会责任投资的实践还处于边缘。

首先,政府在市场推广和市场监管方面仍有较大的政策空间。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社会责任投资中主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和监管机构作为市场监管者的政策尚不成熟。作为市场推动者,仍有许多事情可以发挥作用。场地。

其次,社会责任实践仍然具有很强的慈善属性。大多数上市公司仍将践行社会责任视为与财务目标相辅相成的慈善活动,是锦上添花。他们并没有真正将企业发展的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变为创造共享价值。目前,经过认证的社会企业仍表现出明显的慈善特色,商业运营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报告认为,目前市场资金参与度仍有待提高,社会责任投资理念尚未在投资者中普及,各类资产发行相关产品较少。管理机构。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120只广泛的ESG公募基金,占现有公募基金总数的1.5%。广义ESG公募基金总资产净值1825.7亿元,占全部剩余公募基金净值的0.9%。截至2021年5月上旬,我国商业银行或银行理财子公司共管理了83个广义ESG公共理财产品,占同期银行现有理财产品总数的0.3%;共有 674 只广义 ESG 主题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在运营。它占同期存在的私募股权基金总数的0.6%。

最后,社会责任实践的披露机制和评级体系也亟待完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一,经第三方机构验证的报告比例不足2%。不同机构提供的上市公司第三方ESG评级相关性较低,差异较大。由于三级指标和权重方法不明确,第三方ESG评级在投资决策中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为社会责任投资建立“共同语言”

报告明确,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需要允许社会责任投资投资从边缘走向主流。在主流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带动下,民间资本的发展势头和企业的广泛参与,推动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全球社会责任投资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对此,报告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一是建立社会责任投资的“共同语言”。理清概念,将绿色金融、ESG、影响力投资、社会价值投资、可持续金融等碎片化的解读和行动汇聚成社会责任投资的火花;提倡两用投资,社会责任投资理念不鼓励放弃金融目标,但金融目标不再是唯一目标。投资的社会效益不仅应该是附加值,更应该是投资的目标之一。

二是发挥政府作为市场推动者的催化作用。通过制定发展目标和战略,推动落实社会责任投资新发展理念,动员各级政府和决策部门认可、倡导和支持社会责任投资。通过明确社会责任投资的管理和协调机构,保持政府对社会责任投资的战略支持,继续制定和推动社会责任投资发展政策,在共同愿景下实现各部门、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三是完善社会责任投资基础设施,特别是社会责任实践信息公开机制。引导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能力建设和监管约束,推动更多公司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向创造共享价值转变,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可比性。明确社会债券和可持续债券,制定评估认证指南,提高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指南的实用性和披露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