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院士谈脑机接口应用前景,跨学科人才共同
毛英教授(左)、华山医院院长、天蓬科学研究所转化中心主任(左)和段树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右),在线的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天桥脑科学研究所加州理工脑机接口中心主任理查德·安德森(Richard Andersen)教授。< /p>
(图片来源于TCCI)
6月25日上午,“大脑对话”院士论坛第一场讲座在上海举行。 (点击Titanium Media App直播间可查看回放)
本次论坛由天桥与陈慧琳研究所(TCCI)翻译中心和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分会主办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院士、加州脑机接口研究所主任Richard Andersen教授与华山医院院长、天桥脑科学研究所转化中心主任毛颖教授共同探讨了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进展。
TCCI创始人陈天桥表示,此次“与大脑对话”论坛的推出,是为了弘扬“打破砂锅,问尽头”的科学精神,让年轻科学家们提出问题国际名人和非专业人士请教科学家。 ,吸引更多科学家共同探索脑科学的边界,吸引更多公众对脑科学的关注和支持。
在现场,世界顶级神经领域专家一致认为,脑机接口目前专注于大脑修复。如果要取得更大的进展,就需要在多学科领域、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进行跨学科研究。人的能力缺一不可,伦理问题也需要高度重视。专家希望跨学科人才加入脑科学的行列。
段树民:呼吁多学科人才共同研究脑科学
段树民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生物学对脑研究当然很重要,但越研究,后来越发现,人脑的机制太复杂了,生物知识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未解之谜需要我们通过跨学科研究来探索和解开。因此,学院特别希望有更多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交叉学科的人才加入进来,加快脑科学的研究。
安德森教授也同意段树民院士倡导的脑科学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研究人才。他指出,最近发现量子技术可以很好地与脑机接口技术结合。中国拥有非常优秀的量子技术人才,欢迎他们加入脑科学研究的行列。
段树民院士还从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的角度讨论了脑机接口对人脑功能的扩展前景,并提到人工智能可以利用人脑的现有优势比如自我意识、创造力和情感。情感研究的突破。
段树民说,过去对大脑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微观层面。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大脑,包括脑细胞是如何发现和传递信息的已经很清楚了,但仍然不能说是已知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主要是由于缺乏对神经元的研究。回路,这是高级脑功能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他认为,目前对脑的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研究已经比较彻底,但由于缺乏全面了解神经回路,我们仍然不能完全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他分享了动物实验中用于研究神经回路的最新技术,例如光遗传学,并证明使用光遗传学技术可以准确控制小鼠的睡眠和觉醒、恐惧情绪和攻击行为实时发生。
“过去,我们认为神经元系统是一个无法研究的巨大网络。然而,近年来,脑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了光遗传学操作、标记、交叉突触跟踪等新技术。出现了,让我们在神经回路研究方面有新的研究进展。”段树民说。
院士段树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
段树民在致辞中展望未来脑机接口“快乐大脑”,这不仅适用于患者,也适用于普通人,比如通过调节大脑中的奖励机制来提升大众的幸福感。不过,他也表示,“幸福大脑”并不意味着大脑只有通过情绪调节才能感知和产生快乐和快乐的意识或情绪。喜、怒、哀、乐都是情绪的组成部分,对大脑的整体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大脑可以承受。什么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缓解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特别痛苦的情绪,如创伤性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治疗。
谈及脑机接口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时,段树民院士表示,脑机接口涉及大脑信息的采集、解码和输出。目前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是信息的解码。它需要计算机领域多种新技术的支持。
段树民强调,由于大脑过于复杂,单靠生物学无法解决很多问题,交叉学科人才的参与将非常有利于整个脑科学研究的发展。
Anderson:脑机接口目前专注于大脑修复,伦理问题需要不断讨论。
Richard,美国科学院院士,脑部主任——加州理工计算机接口中心、天桥脑科学研究所Richard Andersen教授在他的在线直播演讲中指出,目前的脑机接口项目仍以大脑修复为重点,探索如何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增强大脑的能力,包括实现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