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健康管理市场逾万亿,创新企业如何抓住机遇?

从古至今,如何保持长期健康一直是一道困扰着人们的难题。

在我国古代,中医就有提出“治未病”的理论,意在强调防患于未然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到了当代,社会大力提倡“健康管理”也是这一理念的延续,旨在推动人们从透支健康、治疗为主的生活方式逐步转向为呵护健康、预防为主的新生活方式。

近年来,有关健康管理的政策频出。2016年,全生命周期健康被首次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到了2020年,国家再次强调,要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从“看病治疗”到“健康预防”的理念,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走进千家万户。

要知道,让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且还需要长期坚持,尤其是主动式预防,在日常生活中十分不容易。这中间,无论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还是基本健康技能的习得,以及自身健康情况的感知,都是极难的事,需要一定的“外力”加持。

进入到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点对点的数字健康管理模式正在成为现实,并在产业化的驱动下日趋成熟。可穿戴设备、家用监测设备等产品的普及,让随时随地获取连续动态的健康数据走向大众化,健康管理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落到实处。

顺着这股浪潮,健康管理市场迎来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健康管理产业规模已经达到6万亿。契合时代的步伐,一个依靠技术就可实现“健康自立”的世界正在展开,并成为医疗健康领域创新企业纷纷想要把握的新机遇。

黄金时代序幕:技术驱动下,主动式健康管理成可能

我国健康管理的风最先刮起于2001年,彼时中国注册了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随后便兴起了一波以健康体检为主营业务的健康管理机构。

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国内健康管理市场并未快速打开。根据《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14亿国人中理解、掌握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的群体不足1/4,拥有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基本健康技能的群体不到1/5。这表明,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仍处于低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背后的原因在于,传统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依靠医院或其他医疗健康机构的定期体检,以人管人,效率很低,依从性差。另外,患者数据很难获得共享,由于专业医疗机构保存的患者数据(包括电子病历、影像、诊断报告等)具有私密性,不对第三方健康管理平台开放。

幸运的是,一批新的技术手段的出现,正在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随着万物互联的AIoT时代来临,移动健康设备能够监测人们大部分的生命体征,并进行医学扫描,使得获取人体健康数据的路径正变得简单便捷。

例如,苹果的Apple Watch可以测量心率、记录月经周期、进行运动管理等,这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观测自己的健康状况,但可惜的是,目前还缺少对接后续的医疗服务资源。

国内的创业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这一块。华米科技(NYSE: ZEPP)基于手环、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深入布局AI医疗健康引擎,从而实现对心律不齐、睡眠状态、运动数据等方面的自动甄别等,希望未来能将这些能力开放给卫生部门和研究机构,构建良好的公共卫生体系。

再者,获取数据使得后续延伸的医疗健康服务以及可量化、可视化,及时反馈的数据为用户实现主动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

比如,妙健康打造的物联网健康大数据平台“妙+”,通过打破数据孤岛,链接了超过市面上90%的可穿戴和智能设备,包括智能手环、血压计、血糖仪等300多款检测型设备。

依托于“妙+”平台,妙健康对获取到的这些用户高频的多维度院外数据进行价值挖掘,能准确预测出疾病风险,帮助人们改善生活方式和不良习惯,在运动、营养、心理、睡眠等多方面持续追踪,还能提供体检、挂号绿通、在线问诊、精准医疗安排等多项医疗健康服务。

妙健康的数据接口能力也可以嵌入到其他智能硬件,例如与百度合作,围绕小度智能音箱打造数据采集能力,结合了百度灵医智惠的慢病管理方案,为慢病患者提供互动式的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