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什么样的企业对进取型员工更有利?

小华和小明毕业后各自去了一家行业排名靠前的公司,小华的公司所在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公司也在自己的行业内不断精耕细作;小明的公司属于新兴行业,发展空间极大,但竞争激烈,公司通过不断的资产运作,五年内收购了几家同行公司,进入行业内的各个业务领域,冲上行业三甲的位置。

假如小华和小明的能力与努力的程度完全一样,他们的职场生涯会有多大的差别呢?

如果小华五年内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他将从底层业务员做到业务主管或部门经理的位置;相比而言,因为小明公司的业务扩张速度快,考虑到他的工作经验,接手的项目复杂度、领导团队的人数、授权的程度,小明五年后薪资、地位与成就将远远高于小华。

小华与小明的差别也因此相当于和平期的军队与战争期的军队的差别。

一般而言,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主要考虑自己的成长,公司的因素还在其次;但到了第二、第三份工作,公司因素的影响权重就越来越大了。

企业主宰着员工的命运,那又是什么主宰着企业的命运呢?如果你是一个进取型的员工,什么样的公司可以“好风借我力,送我上青天”呢?

完美成长企业模型

就算是同一个时代,选择不同发展战略的企业,其命运也可谓是天差地别。

麦肯锡战略业务的三位合伙人Chris Bradley、Sven Smit和Martin Hirt合写了一本名为《突破现实的困境:趋势、禀赋与企业家的大战略》的书,他们研究了麦肯锡企业数据库中2393家企业15年的财务数据,每一年按20%为一档,以年底利润为标准,将其分为五组。

结果是,五分之一的顶部组平均利润是中部组的30倍,90%的利润被头部公司拿走,一半的利润被苹果、微软等40家公司拿走,同时资本也偏好向这些公司输入,使其攫取利润的能力更强;中间的大部分公司靠着2%的利润率赚着最辛苦的钱,还有大量的公司因为亏损而走向破产。

而且,这张图统计的都是能进麦肯锡企业数据库的中大型公司。

作者将它们每一年在利润分布图上的移动方向分为三类:向左侧移动、不变、向右侧移动,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根曲线更陡峭,大部分企业都在向左侧沉沦直到消失,少数停滞在中间,极个别企业能进入头部,攫取行业大部分利润。

以我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感受,同样如此,以白酒行业为例,看看茅台、五粮液突飞猛进的利润与市值,大家一定觉得这个行业很火。但实际情况是,白酒行业从2015年开始就不再增长(喝白酒的人少了),企业数量五年下降了30%,倒闭的都是地方小酒企,利润全部集中在头部十几家全国性酒企上,活着的大部分也只是没有注销营业执照而已。

下游消费品还算好的,到了制造业的中上游和互联网行业,由于选择偏好降低,很多领域都出现了赢家通吃的现象。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这没错,但当你进步的速度比不上船倒退的速度时,你要考虑的就是换一艘向前进的船。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未来将高速发展呢?千万不要拿喊口号的企业战略、公司文化、员工发展计划来忽悠自己,你必须找到一些可以量化的有效指标。

把企业战略量化,正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三位作者分析了几十项常用的企业经营指标,列出了与这些企业上行下降结果最相关的10项指标,然后去调整权重,最后得到了一个“完美成长战略模型”。

下图为排名中间的三组企业,在满足了这些指标后,排名向上移动的概率。

以第四项“行业趋势”为例,这张图的意思是说,之前排名最右边(即最高的)20%的企业满足了这项指标后,有24%的概率进入最高组;之前中间排名30%的企业满足了这项指标后,有10%的概率进入最高组;之前排名最左边50%的企业满足了这项指标后,有4%的概率进入最高组。

这10个指标分为三类,“优势类指标”有3项,解决“我是谁”的问题;趋势类指标有2项,解决“我在哪儿”的问题,“举措类指标”有5项,解决“我在做什么”的问题,与企业战略刚好对应。

作为基金经理,我平时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找到最具成长力的公司,或者一家公司最具成长性的阶段,平时也积累了很多选股标准。所以一看到这个模型,立刻就觉得非常亲切,这是一个标准的成长型企业选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