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郭全中:国有传媒企业的股权激励研究

股权激励分为存量股权激励和增量股权激励,其中存量股权激励是指在企业创始之时就设计的激励股权,而增量股权激励是指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上市之后所设计的激励股权。股权激励的形式分为股权、期权、虚拟分红权等。由于传媒业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我国传媒业监管的“窗口指导政策”是不允许国有传媒企业进行增量股权激励的,但在具体实践中,国有传媒企业很早就开始了股权激励改革包括存量股权激励的探索。整体来说,股权激励改革虽多有探索但困难重重,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国有传媒类上市公司的增量股权激励改革有可能快速推进,而存量股权激励则不会被允许。

一、早期探索:多种股权激励并存时期

国有传媒企业股权激励早期探索的时代大背景有二: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国有企业开始积极推进产权改革,针对“内部人控制”和激励不足等突出问题,秉持“有恒产者有恒心”的理念,通过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措施把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的长期利益与企业统一起来,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该时期也是我国传媒产业高速发展时期,国有传媒企业也在不断进行各种改革探索以激发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的积极性来抓住该机遇。在早期探索阶段,我国国有传媒企业股权激励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充分借鉴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改革的经验,在员工持股、管理层持股、虚拟分红等方面进行了多种探索,起到了较好的激励约束作用。

(一)员工持股

员工持股主要散见于一些县级传媒企业,如河北、山东等省的一些县级传媒企业。其背景是当时国家大力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等建设,但是由于财政资金不足而需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该方式为存量股权激励。可以看出,该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的建设资金不足难题,而不是为了进行股权激励改革。虽然主观上不是进行股权激励改革,但是客观上确实起到了股权激励的作用,采取该方式的传媒企业不仅事业取得了大发展,员工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二)管理层持股

20世纪末期,我国传媒产业的细分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国有传媒集团为了更好地进入利基细分市场,充分借鉴互联网企业的经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设计了管理层存量股权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管理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公司在创立之初,在引入复星集团战略投资的同时设计了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21世纪经济报道》快速成长为国内第一的财经类报纸。此外,理财周报公司和南都周刊公司也都设计了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

(三)虚拟分红权

有些传媒企业成立时间较久且规模较大,为了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更好地应对激励的市场竞争,有些报刊的经营公司设立了虚拟分红制度,即传媒企业公司给予管理层一定比例的虚拟分红权,管理层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但是并没有所有权、决定权和转让权。

二、存量股权激励改革的冲关未果期

按照我国现有传媒监管的“窗口指导”政策,传媒企业原则上不允许引入存量股权激励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前些年对于业界实践中的“存量股权激励”探索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管理方式,即既不批准也不干预,由基层进行试验探索;另一方面近几年则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政策,即对之前的股权激励机制进行退股清理。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国有传媒企业拟上市时严禁有管理层、员工持股等股权激励机制设计,且对于新成立的传媒企业不允许有任何持股激励机制。

(一)知音传媒集团公司的高管持股方案被否

知音传媒集团经过近30年的筚路蓝缕而成为国内领先的传媒集团,其在2011年提交拟上市方案时设计了管理层持股机制,但是被主管部门否决。《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显示,知音传媒管理层持股方案的总体思路是,管理层通过持有大股东知音文化的股份,从而间接持有拟上市公司知音传媒股份。即13名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共同持有湖北知音文化投资有限公司3.633%的股权,再由知音文化和其他战略投资者共同持股知音传媒股份公司。但是该方案被相关部门否决,知音传媒2011年上市也无法进行。此后,由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按原价收购胡勋璧等13位自然人持有的湖北知音文化投资有限公司3.633%股权,并按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一年定期)进行补偿,收购价格为2116.9万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