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

工业是物质财富创造的主体,也是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在“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强健工业筋骨,实现真正的现代工业文明,仍然是最重要最迫切的战略任务之一。制造强国建设是技术创新、匠艺精进的过程,不仅需要耐心和意志,还需要资源、科技、文化共同支撑。据统计,截至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如此多的“长寿企业”集中出现在这些国家,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都在传承——“工匠精神”。


德国工匠精神的精髓

德国制造强国的形成与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密切相关。近两百年来的德国现代化道路,从“面子”看,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里子”看,工匠精神是其强国之路的重要内在支撑。德国人素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而著称,德国的企业家首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以技术改变世界的工程师,其次才是商人。在他们眼中,技术、工作本身的意义高于经济利益,有时他们甚至愿意为了追求精品而不计成本。德国的工人以被称为优秀“工匠”为极大荣耀。


德国制造的形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这个在20世纪世界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却是欧洲大陆近代民族国家中的姗姗来迟者。在从15世纪初到19世纪60年代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德国的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甚至被称为“欧洲走廊”,一直是欧洲大陆的主战场,英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的军队经常在这里厮杀。


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最大动力。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路径得以实施,推动了以普鲁士为核心的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面对欧洲列强的挤压、包围,俾斯麦在外交上做足准备后,最终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


统一后的德国紧紧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经济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对工业发展的重视以及教育和科研的大量投入,很快使德国站在了世界工业发展的前沿。世界第一台大功率直流发电机、第一台电动机、第一台四冲程煤气内燃机、第一台汽车等发明创造也纷纷诞生于德国。德国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了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20世纪初,德国在总人口、国民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铁路里程等方面都超过英国。德国制造的产品也风靡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酸、碱等基本化学品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世界所用燃料4/5出自德国。1913年,德国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的34%,居各国之首,超过头号工业强国美国5个百分点。据统计,1950年—1960年,德国国民经济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3%,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高达11.4%。


工业总产值从487亿马克增加到1647亿马克,增长2.4倍,国民生产总值从233亿美元增加到726亿美元,增长2.1倍,并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德国制造的产品大量走向世界。


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德国的机床、汽车、照相机等机械产品已大批出口;80年代以后,“德国制造”的机械设备、化学制品、电气和电子工程设备等大量出口到美国以及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所生产的汽车占世界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17%。“德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工匠精神使德国制造走向世界

一提到德国制造,我们想到的往往是耐用、实用、质量优质,德国工业产品以品质优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德国工业产品在世界享有盛誉,这种口碑源于德国严谨、理性的工业精神和工业文化。从德国常见的姓氏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来看,在德语里。


它们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从中世纪开始,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就成为德国人的职业常态。时移势易,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德国人对待工业的严谨和理性体现在工业化时代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业产品、工业设计、工业厂房建筑、工业遗产、工业旅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