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聚焦骨关节健康现状与诊疗习惯研究报告正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2日讯 (记者 朱琳)由医疗健康生态平台平安好医生和全球性制药企业迈蓝(Mylan)支持的聚焦骨关节健康现状与诊疗习惯研究报告——《以患者为中心—骨关节健康管理洞察新解》在北京正式发布。《报告》不仅汇集了当前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数据、诊疗指南,还纳入了线上问诊平台的大数据,首次全面呈现了中国骨关节炎全人群发病现状和未满足疾病管理需求,并提出了“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骨关节炎全病程管理”模式及方向。
《报告》显示,我国骨关节炎患病率、患病人数、伤残损失生命年,从时间跨度上都有明显增加。2017年中国骨关节炎患者总人数已达6120万人。
尽管被视为“老年病”,但关节不适等症状的早期发生集中在中年阶段。《报告》显示,患者自觉关节不适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首发时间集中在40-54岁,在45-49岁开始出现明显上升,45岁以下年龄段也有近两成关节不适发生率。
骨关节炎的致病原因多样,除年龄、性别等因素外,职业影响和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骨关节炎的重要诱因。《报告》指出,过度或不足的运动、久站或久坐的工作习惯,都易诱发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会累及全身各个负重关节,其中膝骨关节不适最为常见,颈椎和腰椎紧随其后。
作为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进展相对缓慢,其危害不会给患者带来突发、致命的影响,极具隐匿性,更易被患者忽视。《报告》显示,近九成的骨关节炎患者缺乏对关节炎健康知识的了解,甚至对致残等疾病终点严重性的理解欠缺或错误,患者往往在发病时并未意识到是“疾病”,早期患者往往复诊滞后,错过最早时机。
对此,专家呼吁,重视基础治疗,将公共教育、保健政策和骨关节炎预防战略综合纳入正规慢病诊疗管理,并实施适当的骨关节炎防治战略,及时利用运动治疗、物理治疗、行动辅助等手段,将最早的“治疗机会窗”前移,延缓疾病进展。
“骨关节炎这一慢性疾病管理重点在于早诊早治,及早干预,采用阶梯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翁习生指出,构建“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循序渐进的全病程管理意识,引导处于不同阶段的患者根据疾病进展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应当成为当前骨关节健康管理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说:“鉴于骨关节疾病不可逆的特质,患者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对于早、中期骨关节炎患者,在保持适当的体重、调整生活方式,科学的运动治疗则是骨关节炎全程疾病管理的核心手段之一,针对性及个性化的运动治疗手段可有效帮助患者达到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等目的。”
《报告》提出防治骨关节炎的“三全”策略,即通过强化全社会科普工作提高国民认知、倡导全民积极参与和推广骨关节炎防控、构建关节疾病阶梯化治疗的全流程管理理念。
翁习生表示,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正在多方推动下逐步变为现实。然而,骨关节炎应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同纳入国家慢病管理中长期规划。“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疾病管理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