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

本文转自【经济参考报】;

纵观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需求,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正发生深刻变化。针对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中央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其深刻内涵?新发展格局“新”在哪里?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

刘向东指出,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角度加以认识,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来看待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为什么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刘向东看来,这不是主观意愿的结果,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外向型发展转向以内需驱动发展为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动力逐步由出口导向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转向出口导向、投资驱动和消费拉动综合平衡的增长方式。

他还指出,外需萎缩或受阻促使我国经济内生化加速。疫情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导致外需低迷,而因疫情防控带来的供应链区域化和缩短趋势愈发明显,扩大出口或稳定外贸的难度较大,保持高水平国际大循环畅通的挑战增多。

另外,这也是社会矛盾演化转变的结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满足人民消费升级的需要,亟须加快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供需两端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地动态适配。

为什么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刘向东认为,这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过去以国际大循环为主的出口导向模式给我国的发展积累了技术、资本、人才等重要基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依靠过去形成的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引发的消费升级需求,需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共同实现。三是加快引导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既可以便利地优化资源配置,也有利于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向国内国际市场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惠及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