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消费品研究:食饮企业是如何通过出售味道来占

文:王菁

研究的本质是研究变与不变,“变”为恒常,“不变”值得追根溯源。

科技改变了很多东西,包括消费。

需求的变化、供给的变化、技术的变化,都孕育着新品类的诞生。比如农业科技提高了作物的产量,高效的供应链和物流让食物更易达,使得食物的获取在现代变得更为容易,上述这些又共同促进了连锁餐厅这一事物的产生。

趋势是情感选择的一种表达,消费趋势就是消费者内心的选择。心智阅读也由此成为消费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消费者深层心智中喜欢什么,趋向于选择什么,这就是未来的趋势。

从研究的角度,常识性的论断通常是定性部分的一个模块,代表长周期研究的人文(人、社会、历史)研究也非常有趣。研究食品饮料之余,我开始喜欢研究本草和食物的味性,喜欢研究食物本身。忽然发现那些成长得很大的食饮企业,出售的无非三种东西:甜、辣、成瘾(刺激),这些都是人类味觉和心智中难以抗拒的东西。

这就是味道分析框架的来源。

味道是人类对于食物最基本的定义,味道分析框架,核心是对产品本质的理解,它可以被理解为从产品视角对品牌力的分析,是从食物的定义到人的定义。

本文如能对您有些许启发,必然欢欣鼓舞。

以下为正文:

“食物体现一个族群共同的世界观与审美观”。——《食物:味道的历史》Paul Freedman

食物的选择和人类的饮食需求、精神需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有关。人是一种需要快乐的动物,神经是需要取悦并糊弄的,所以我们喜欢甜、喜欢辣,喜欢酒精,甚至创造出一些替代品来糊弄神经,比如代餐和代糖。人同时也需要存在感,因而食物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身份、阶层、态度的选择。

早期,很多大型食品餐饮类公司都可以归纳到出售甜,出售辣,出售成瘾的酒精或咖啡的范畴,而这些也都是人类深层心智中喜爱的东西,极易产生复购,形成大的规模。比如可乐就是甜甜的药水,炸鸡非常香(通常又加辣因此更让人喜欢),饼干通常高糖。在外面吃饭,餐厅里面的调料那是见所未见,尤其是烧烤,烤的几乎就是一把香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迭代,文化的多元,很多新型食品类公司开始出售态度:或者是健康的态度,或者是阶层和身份定位,简称“人设”。

一 食物满足人类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愉悦感和多维刺激

人是需要取悦自己的。

人类天性喜欢的食物通常是甜、辣、麻,以及会让人成瘾的东西,比如酒精。甜和辣也能归属到成瘾性的范畴,因为它们或让人快乐,或让人体验不一样的放松。

1、多巴胺:甜和愉悦

关于糖,请回忆一下我们儿时对于糖果的喜爱吧。

忧郁焦虑时,大脑需要血清素、多巴胺、肾上腺素,高糖和高淀粉食物使胰岛素快速增加,促进血清素产生,从而使人产生愉悦感。糖和碳水都能帮助人长胖。人类在史前就喜欢甜食,但是彼时艰辛,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食材弥足珍贵,因而史前人喜欢胖。而现代人,即使怕胖,也抵御不了糖的魅力。

很多食品类公司其实就是贩卖甜味的公司。他们通过各种实验,让食物中甜味达到使人愉悦的最大程度,从而让人上瘾。这就是为啥初到国外,我们往往会觉得甜食真的就过分甜,但是会越吃越爱吃,欲罢不能,因为我们的神经抵御不了甜的诱惑。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See’s candy,Godiva,以及很多食品类企业,例如通用磨坊就是出售“甜”的公司。流行奶茶企业出售的不是茶,本质是茶味的甜水。东方树叶和元气森林同样出售健康态度,为什么先到者东方树叶无名,而后来者元气森林走红?本质原因就是东方树叶不甜,很多人不爱喝。而元气森林用赤藓糖代替了糖,健康的同时也愉悦了神经,或者说是糊弄了神经。

2、内啡肽:辣,痛并快乐着

辣味通过辣椒素作用于舌头痛觉纤维上的受体而产生。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辣是一种痛觉。为了平衡这种痛苦,人体会分泌内啡肽,在人体内制造类似于快乐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辣让人快乐。

全世界大部分人对于辣没有抵抗力。

老干妈、海底捞就是典型的出售“辣”的公司,太二酸菜鱼,呷哺呷哺,调味品中的颐海国际以及其他复合调味料公司,尤其是火锅底料,其实也可以归纳到这一类。

3、酒精:抑制皮层让人放松

本质上,酒精是一种非极性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它能够快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皮层作用,让人感到放松。放松打破社交屏障,交流会相对容易。酒精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古代的祭祀,社交都离不开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