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银行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实践研究

■引言

中小企业在银行客户群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并逐渐发展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群体。为了进一步保证银行工作开展效率,要重视科学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实践分析过程,工作人员应提高对于银行金融服务的认识,从而结合经济市场发展实际,不断制定更加完善的银行金融服务模式。

■提高银行金融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银行具有典型的服务性质,其职能为向用户提供各类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用户作为银行经营发展的主要支柱,能够进一步促进银行在服务和产品方面尝试创新,从而获得更为优质的体验效果。用户获得满意的体验能够有效促进银行顺利发展,而从一定程度来讲,银行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也能够促使用户获得更高的体验。可以说,用户可以成为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的主要动力,能够有效推动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自身的经营效益也能够相应提升[1]。

金融行业作为一种服务产业,其服务内容便是微观层面的金融机构所能够提供的所有服务内容。从根本上说,其指的是金融机构用户服务至上的意识和理念。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若想在金融市场中实现长远发展,便需综合调动所有的要素来创新形成生产力,也可以说是服务方面的创新。具体内容为:商业银行所形成的创新也隶属于服务行业的创新举措,不断的服务创新能够在理念和产品等多方面提供推动作用,体现出独有的行业特征。商业银行若想在服务模式等方面实现创新,便需形成全新的事物,因此这又能体现出新生性特征。此外商业银行所实现的创新会体现出其在理念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这样便可将银行服务的创新总结为。为提升经营环境的适应性,商业银行多所具有的各类元素进行整合变革,从而在整个银行体系内形成新的生产架构,从而进一步迎合市场发展的步伐,创新开展新时期的金融服务。

■银行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的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部分中小规模的企业便会承受较大的市场风险。当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便会在发展模式和转换增长方面进入关键阶段。此外部分国家还具有一定的贸易保护,因此外部需求量也较少。此时,中小企本身经营实力不足,尤其对于传统行业以及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来说,便会承担更大的成本,效益也会相对减少。商业银行中小企所需承担的风险较高[2]。

同业竞争形势更为严峻,传统的商业银行服务模式便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当前民营银行、小贷公司等发挥自身对客户的了解程度和管理方面的优势特征,逐渐提升中小企的金融服务水平。而金融租赁、电商贷款等新型的渠道也更倾向于选择中小企作为新的服务对象。可见传统银行在中小企方面的服务竞争越发激烈,其所占有的优势地位也越发降低。银行对中小企提供的金融服务投入成本及所需承担的风险较高,同时收益偏低。中小企群体在经营中的稳定性不足,在管理和抵御风险方面的能力也偏低。在传统的服务体系中,中小企在开展贷款、运营等方面所需投入的成本量远高于大型企业和项目等金融业务。高成本和风险致使商业银行难以获得预期的收益,因此所面临的风险也持续偏高。基于对挑战的有效分析,提高了银行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认识,为了保证服务工作开展效率,工作人员要结合具体实际,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从而进一步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银行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实践策略

(一)多措并举,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效能

商业银行不断提升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水平,不但可为人们的生活需求提供有益的服务内容,同时还可满足银行发展的内部需求。银行需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当作支持实体的主要切入点,不断以新型的经营理念转变发展模式,有效缓解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难题。不断提升实体与线上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提供更为丰富的服务内容和手段,合规开展保证、联保等贷款产品操作,为企业提供更简便的贷款渠道[3]。主动了解并迎合企业的新发展趋势,联合政府、银行及企业三方形成新的融资服务链条,极大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助力。此外银行还需加强与风投基金和上市服务中介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运用直接和简介融资等途径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有效缓解新兴产业等企业在资产和信用方面的问题。对于小微企业存在的公私合一特征,需在服务方面形成联动效果,充分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将企业所有者、股东和管理人员均纳入信息共享范围,银行在既定范围内提供代发工资和理财产品等金融服务内容。提升企业享受线上金融服务的渠道,将账户管理等基础业务通过网络渠道完成。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形成小微企业数据信息库,逐渐将企业在网络渠道的经营行为也纳入银行对客户的综合风险评估中,为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的等多种服务内容。以网络渠道搭建的服务平台,可形成线上与线下综合化的服务体系,大幅提升企业所获得的金融服务的便利程度。在此也建议央行适当通过普遍或者定向降准的方式,促进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从而缓解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困难,有效提升企业对外部风险的承受能力。